周亮: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银行业有能力消化不良
选稿人员:郑菲 | 发布日期:2020/2/17 10:38:44 | 浏览次数: 745
2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住宿、旅游、餐饮等小微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量不会太大,而且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来看,去年银行业化解2.3万亿元不良资产,小微企业不良占比较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这些都说明银行业有充足资源来应对不良的上升。他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应该是暂时的,不会对整个金融业造成很大影响。”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企业复工受到影响,部分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外界也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产生担忧。对此,周亮回应称,近两年,银保监会一直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9年共化解不良贷款2.3万亿元,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较2018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此外,小微贷款规模在整体贷款规模中的占比还比较小,整体影响有限。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2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要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等。
面对疫情,周亮表示,银保监会2020年将继续推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标是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一是增加有效供给,商业银行要单列小微企业的信贷计划,对分支机构要层层分解,压实责任。同时,发挥好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其运用资金优势,与中小银行规范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转贷款业务。重点支持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投放。引导银行细分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形成小微金融市场既相互竞争又各有侧重的格局,促进金融服务下沉。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在监管的评价体系中,设置专项的指标,强化政策导向,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和续贷的力度,丰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产品,更好地匹配和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进一步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指导银行机构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合理确定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督促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挥低利率融资的头雁作用,重点指导使用了支小再贷款和政策性银行转贷款低成本资金的中小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严格查处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收费问题等。
四是进一步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类制度,全面落实授信尽职免责政策,适当提高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
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丰富信息数据,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的审批和风控模式,提高信贷的响应、审批、发放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的申贷成本。
六是加强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小微企业财务报表包括一些资金流、账目不是很完整,下一步,将在信用信息上整合,深化与发改委、财政、税务、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地方政府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信用信息支撑。
周亮表示,疫情发生后,银行保险业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加强融资对接的同时,对于生产医疗器械、药品、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的企业,重点是疫苗研发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提供优惠的利率和专项贷款额度,全力保障抗击疫情的资金需求。初步统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这方面的重点信贷投放累计已达到21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