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与服务>柔性执法主动服务有效预防化解涉外纠纷化解纠纷助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

 

 

柔性执法主动服务有效预防化解涉外纠纷化解纠纷助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四)

选稿人员:刘磊   |   发布日期:2020/4/1 11:55:10   |   浏览次数: 1020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见习记者 郝雅欣

      两名外国公民在广州居家隔离遭反对,人民调解及时出手有效解纷,成功搭起了国际“友谊桥”。

      3月6日,外国公民金某、郑某到达广州后在酒店过夜,期间接受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3月7日下午,二人前往赤岗地区某居民小区租住的房屋内进行居家隔离。小区部分业主认为外国公民居家隔离会增加社区传染风险,还怀疑其房屋租赁合同不规范。3月8日下午,9名业主一起要求两名外国公民前往酒店集中隔离。

      海珠区司法局赤岗司法所所长、赤岗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叶建雄获悉后,意识到纠纷的严重性,处理不好甚至将会影响两国之间的友谊。想到此处,叶建雄牺牲周末休息时间,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街道调解中心的协调机制,联合派出所、综治办、城管科以及该国驻广州领事馆共同化解这宗涉疫纠纷。

      叶建雄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耐心向业主代表宣讲与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两国一家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并核实该国公民租赁合同的效力,阐明在租赁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况下,其依法享有房屋的使用权。现经过严格检测,未发现该国公民携带新冠病毒,劝导业主们对于居家隔离无需过于忧虑。

      在叶建雄和各方调解力量的反复劝导下,业主们的疑虑终于被打消,表示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居家隔离措施。就这样,一宗可能影响国际友谊的涉疫纠纷得到圆满化解,有力保障了海珠区防疫工作的顺利稳步推进。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依然严峻复杂,境外输入的传染风险与日俱增。针对疫情防控、居家隔离等引发的涉外纠纷,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开展柔性执法、政策宣传、解释安抚、法律服务等工作,有效预防化解涉外纠纷。

      “我是真体会到了‘隔离不隔心、隔界不隔情’的友谊。调解员态度诚恳,依法公平又不失人情味,帮我解决了挠头事,真是太感谢了!”近日,江苏省常熟市琴川街道司法所所长叶静芳带领阜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刘彦等人,成功调处一起因涉外人员医学隔离问题而引起的房屋租赁纠纷,得到当事人的肯定与点赞。

      涉案房屋为苏州某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租赁供员工住宿所用,实际居住人中有一名系外国籍员工。日前,该员工返回常熟后,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入住该房屋并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后在其所在小区其他业主的建议下,这名员工暂时搬离,入住政府指定酒店进行医学观察。房屋承租方因此决定提前解除房屋租赁合同,但与出租方之间就解约涉及的租金及押金费用存在争议,引发纠纷。

      琴川街道阜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制定调解方案。考虑到此次纠纷的关键点在于解除租赁合同双方均无明显过错,因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租期,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叶静芳和刘彦联合社区法律顾问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沟通协商。

      “一开始双方各执一词并不是很理解,我们只好反复进行劝说和沟通,不仅向他们讲明了租赁合同中的法律关系,还从情理角度阐明了国际友谊的珍贵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双方均表示愿意作出让步,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出租方当场退还部分费用,外国籍员工也表示了理解。”刘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为帮助涉外企业有效化解疫情造成的法律纠纷,广东各地公证、仲裁机构通过“云公证”“云仲裁”、“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减免费用等方式,满足涉外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解决矛盾纠纷,减轻费用负担,为在疫情寒潮中的涉外企业带去了法律服务的温暖。

      佛山市岭南公证处主任余莹歆告诉记者,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岭南公证处针对佛山民营企业涉外业务较多的实际情况,启动“绿色通道”和“企业一对一专项服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做”不可抗力事件公证“组合拳”,即“不可抗力事件公证+通知书邮寄公证+其他辅助证据公证”,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纠纷,渡过难关。

      佛山市律师协会联合市贸促会等部门,组织涉外法律服务志愿团开通涉外商事法律免费服务热线,为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涉外企业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国际贸易法律纠纷和问题。

      浙江温州仲裁委全面升级“掌上微仲裁”系统,实现支持多终端登录,百人同时在线,并可根据用户网络环境,自动切换视频清晰度,从而保证了长时间线上庭审的连贯性,打破了原先在线仲裁无法处理复杂案件的限制。

      温州仲裁委负责人介绍说,近日,温州仲裁委即通过最新视频庭审技术,实现仲裁员、办案秘书、鉴定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共8人异地同步远程视频,完成一起涉案金额大案情复杂的工程纠纷鉴定听证,为纠纷有效解决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将“功课”做到了事前,通过主动服务,搭起和外籍人士沟通交流的桥梁,努力避免各种纠纷的产生。

      浙江金华公安机关主动对接卫健、文旅、外事、街道社区等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疫情期间旅馆住宿行业服务管理工作,特别在境外人员的服务管理上,通过加强部门沟通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同频共振,更好地避免发生涉外纠纷。

      浙江义乌外调委成立“外调委冠状病毒防疫防控”微信群,及时发布与疫情相关的政策与权威消息。考虑到不少外籍商人并不精通中文,义乌外调委找来13名外籍调解员及35位翻译志愿者,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信息翻译成各类外国语言,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出现产生。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联合河西·建邺法律产业园,积极组建专门法律服务团队,将法律服务团队的100名律师分为包括涉外事务、疫情防控等在内的5个专业小组,依托“建邺司法”微信公众号,宣传引导居民群众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外籍人士对我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控举措也将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本就容易因此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对记者说,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以法律专业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涉外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有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间的友谊关系。

    • 责任编辑:冀春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