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源于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充分重视并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意志的统一和实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汲取党的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这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经验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积极发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明确,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至中共四大时,党认识到必须通过自身组织建设,以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障领导权的取得和实现,因而通过了确立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支部的基本职责即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对工人群众进行政治上的引导和教育。随着中央对基层组织工作的逐步探索和实践,1926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意味着支部不论其所属的地域或行业都需要在基层社会单位中真正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切工作归支部”的理论被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到红军建党建军的实践中,创设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和组织制度,在军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
“支部建在连上”使我们党的组织体系第一次得以上下贯通、完整和严密,成为党重要的组织制度基础,使党的组织工作第一次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保证了党指挥枪落到实处,使全党的意志第一次通过制度实现统一。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最为根本的组织保证,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各类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到位,党的领导就能够坚强有力,就能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克服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精髓之一就是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里,基层党组织处于最基础、第一线的位置,是党执政的根基。1939年陈云同志在《党的支部》一文中曾经指出,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依靠支部在群众中日常的宣传组织工作,才能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口号、主张、政策之下,进行革命运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正是通过基层组织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以组织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党的意志、主张、政策、方针、路线等才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员而言是现实和急迫的挑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执行不力、基层组织涣散、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不实、支部成员专职化程度低、业务素质不高、党员意识弱化、支部生活表面化庸俗化,特别是党的政治生活弱化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漠,组织观念薄弱,有的甚至与黑恶势力勾结营私,则势必严重影响党的威信和组织力,危害极大。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神经末梢”,但却关乎民心,关乎群众对党的领导的切身感受,关乎党自身建设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必须抓好夯实。
以强化政治功能为指向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最大限度将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提供力量源泉。
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古田会议时就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方向就是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保持政治定力,回应群众之所呼,带领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重要抓手。政治组织严密、政治纪律严明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基因,也是长期执政条件下抗御风险、兴党强党的巨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守纪律、讲规矩,但也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滑坡、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思想观念落后、工作上持本位主义、行动上持自由主义等问题。近年来查处的基层贪腐官员,绝大多数存在政治迷茫、党性不纯,拉帮结派、破坏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基层组织建设只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其真正成为党的主张的宣传者、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团结群众的动员者、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也唯有如此,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遵循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的建设的经验和逻辑也在于及时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基层组织建设是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既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又体现基层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两个条例都植根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基本法理,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念贯彻到基层组织建设中,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基层组织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规范,是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纲”和“本”。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贯彻好执行好两个条例,把依规治党落到实处,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切实把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建设好、巩固好。
结合实际整体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基层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履职尽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强调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要分类施策、因时(地)制宜。党的基层组织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泛,基层组织建设应当既对标中央要求、完成共性任务,也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地方实际,以提高建设实效。为此,要区分党政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私营和外资企业等不同党的基础组织情况,坚持调查研究,分析研判真问题、实问题,实事求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要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抓住全面提升组织力这个重点,整体推进组织建设,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永远跟党走。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不断纠正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进而走向改革开放伟大胜利。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更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回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让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鲜活实践,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