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想指引青城嬗变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引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推动首府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声色、见成效。
一、走在前、作表率,首府做到“首”起来
“走在前、作表率”是自治区党委对首府提出的要求,呼和浩特市委第一时间周密安排部署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2月28日,市委召开了动员会议,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建立日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全市工作开展情况。
“任务清、全覆盖、见实效”是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的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印发学习进度导引、任务清单,定期安排专题研讨,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时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由市委发起的“晨读夜学”“学习夜校”“集中读书班”等多种新学习形式在全市被广泛推广,“关键少数”带头赴基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市委中心组带头到乌兰夫纪念馆开展专题学习、市委主要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在多松年烈士故居纪念馆举行的党日活动,各单位和地区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名言小学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专题学习,发掘本地丰富红色资源,推动做到人员、教育内容、红色资源全覆盖;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包联地区、分管部门调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实效。“市领导来调研给我们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带动了我们社区流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新城区东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如是说。
二、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殷切叮嘱,干部群众“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呼和浩特市引起了热烈反响,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市委连续举办4期专题轮训班,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对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专题轮训。
同时,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争做“领头雁”,在所在部门、系统单位或包联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带头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截至4月20日,37位市级领导带头开展“七进”宣讲40余场、受众4000余人,县处级领导深入基层宣讲390余场、受众40000余人,掀起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的热潮。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恪守教育初心,教育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做好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听完宣讲后,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教师表示。
各级干部群众纷纷加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为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三访”“三问”活动,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截至目前,82个地区和单位已公布为民办实事项目605项,各类事项列出了时间表,将在群众监督下有序开展。
三、转作风强服务,营商环境、政治生态“好”起来
营商环境是培育市场经济的土壤,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嘱托,呼和浩特市下决心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的翻身仗。
“政府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我们就是要对标全国一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到招商安商同唱一首歌。”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莉霞表示。呼和浩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集中签约16个项目,确定今年为“招商项目落地年”;3月16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大会,现场集中为10个招商引资项目兑现承诺资金共计1.76亿元并签订兑现承诺书。在收到兑付资金后,企业负责人们纷纷表示“市委、市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决心和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的温情真情,让大家进一步树立了在首府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念,我们愿意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市委、市政府发起了贯穿全年的“优化营商环境 我承诺”活动,市发改委、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等36个地区和部门参与其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作出公开承诺,列出承诺、践诺时间表;市政府确定了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周”,要求各地区按照“公开承诺”“开门接诉”“先道歉后兑现”的工作方式,召开本地区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大会,对未履约的事项诚恳道歉、现场兑现承诺资金,确保上下步调一致,共同践行“说到做到”。市属媒体开设专栏,每天一篇专题报道反映承诺、践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解民忧需要转作风,为民办实事要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12345,有事找政府”成为现在呼和浩特市百姓口口相传的一句顺口溜。去年年底呼和浩特市正式开启“接诉即办”工作,将过去56条政民服务热线全面整合,形成“一号对外、一线连通”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12345为民服务热线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2月20日至今,受理市民诉求14.5万余件,办结13.3万件,办结率达91.58%。“以后出家门再也不用为省过路费绕路了,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居住在玉泉区桃花收费站附近的居民郭女士表示。从3月30日零时起,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堵”“出行贵”“出行难”问题,市有关部门回购部分公路剩余收费期限经营权实行免费通行,路段所涉及的桃花、南园子、水磨收费站取消收费,并设立专门办公室处理年卡、月卡退费问题,这一举措受到了附近群众的广泛好评,解决了群众反映多年而未能解决的出行大问题;为了将“一次办好、只跑一次”体现在每一次的窗口服务中,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各岗位工作人员自觉实行“提前进岗,推迟下岗”的延时服务制度,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在非工作时间有特殊、紧急需办理事项的,畅通绿色通道预约和应急服务机制,“已经下班了,你们还没有吃午饭,还在工作岗位上为我们服务,看到你们设立了领导值班岗和党员先锋岗,为你们周到、细致的服务点赞!”办事人员张女士由衷地说。
呼和浩特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断丰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的务实本领,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已初见成效,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