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通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2-04-12   |   访问次数: 2768    
字体:
〖背景色: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关于下达《2022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呼政发〔2022 〕15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企业、事业单位:

  《2022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争创“三个城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以首府“走在前、作表率”的责任担当,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按照上述要求,各地、各部门在2022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投资促消费防风险,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消费充分恢复,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不断增强首府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双一千”行动,实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三大领域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1个。聚焦六大产业集群,着眼延链补链强链实施重点项目322个;聚焦民生保障,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项目163个;聚焦城市建设,实施市政道路、管网建设、园林绿化等方面项目328个。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化统筹协调,实行项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强化要素保障,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合理统筹土地、能耗、水耗等要素保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围绕“两新一重”建设,聚焦能源水利、重大交通、城市更新等关键领域,策划生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推进S27呼鄂高速、呼清高速、国道512线麻湾至巨河滩段一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紧扣“六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精准招商、智慧招商,精准补强重点产业的关键环节。强化招商机制,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前做好项目能评、环评、安评、水评前置服务,加快已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三)加快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城市。重点推进SKP旗舰店、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城南万达广场、永泰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项目,提升完善地铁网红街、塞上老街、水岸漫街等特色街区,提升城市消费供给能力。全力推进首店品牌引进,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聚集国内潮牌和知名品牌,提升品质消费,打造知名品牌首店区域高地。加快发展直播带货、数字营销等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圈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拓展数字消费新空间。提升节假日、休闲度假、冰雪文旅等主题旅游消费,推动旗县区打造2-3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成社区惠民生鲜店100个以上,改造提升农贸市场68个,加快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四)精准稳妥防风险。切实维护金融领域安全。多措并举开源节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做好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国有企业融资类债务等风险化解处置工作,持续保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高压态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持续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启动解决非住宅项目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

  二、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乳产业、肉业、小杂粮等产业链重点项目83个,重点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高端液态奶、蒙牛乳业产业园奶酪项目、大窑年产30万吨饮料及果蔬汁项目、贾国龙功夫菜中央厨房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实施伊利奶酪、蒙牛低温奶、优然牧业奶山羊养殖、盛健奶山羊基地、正大生猪养殖等项目,全力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营,争创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乳业、草种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研发-生产-市场”的全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实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产业链重点项目70个,重点推动大唐百万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石化城市能源综合体、抽水蓄能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远景40万千瓦碳达峰先行示范基地、天能重工15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启动实施国际能源先行区北方中心、龙源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零碳园区、蒙牛零碳全产业链示范区,完成和林电厂、呼市热电厂、大唐托电等灵活性改造,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实施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链重点项目18个,重点推动久泰100万吨乙二醇项目、旭阳中燃300万吨/年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久泰煤基可降解材料、久泰氢气液化提纯、中石油呼石化丙烷脱氢、三联化工电石炉搬迁技术改造等项目,打造现代化工示范基地。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链重点项目65个,重点推动中环五期扩能、中环25GW智能化切片、中环领先二期半导体级单晶硅、华耀光电二期12GW单晶硅片、开沃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远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锂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二期项目,加快推进东方电气风电产业园、长园科技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中环产业城,加快形成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施生物疫苗、生物发酵与制药、中(蒙)药制造等产业链重点项目36个,重点推动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金宇共立宠物疫苗、华希生物动物疫苗基地、金达威辅酶Q10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设大唐药业健康科技产业园、博晖创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等项目,打造全国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和生物制药基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重点项目50个,重点推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一期、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二期、百信服务器等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二期、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二期、中国农业银行金融科技中心、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内蒙古农信社信息科技中心、中数兴盛北方数据湖、并行科技内蒙古高性能算力基地等项目,加快打造国家北方算力中心。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明晰园区差异化定位,编制完成开发区规划,支持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持续推进5个工业园区优化提升。设立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等改革举措,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亩均论英雄,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出效益、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推进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远景武川零碳生态公园、马鬃山滑雪场二期、马头琴文化产业园二期、南湖湿地公园提升、大黑河郊野公园扩建、圣水梁景区改造等工程,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敕勒川文旅小镇”7个,开展旅游新业态品质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提升现代金融业发展水平。新培育3-5家企业挂牌上市,推动广发银行正式入驻,筹建呼和浩特地方法人银行,常态化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贷款、融资等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现有小散物流园优化整合,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三通一达”物流基地投入使用,开工建设申通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伊顺物流等项目,推进明品福、中农联、万科、铁通等项目落地,谋划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空港物流版块,加快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抓好远景、华为、科大讯飞等区域总部和优然牧业企业总部等项目建设。办好国际汽车展、国际马文化博览会等会展活动,鼓励创设草原民族特色、研发应用等专业性展会,全年举办大型展会30场以上。加快补齐生活性服务设施短板。开工建设泰康医养产业等项目。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建托幼机构42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0个,启动运营市示范性老年公寓。

  (三)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国家(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年底数据中心装机能力达到110万台。新建5G基站970个。推动2家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打造2个5G+智慧应用场景、新增500家“登云”企业,实现智慧园区“全覆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持续推进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赋能,推动数字化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拓展数字生活新业态。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集聚新动能。

  (一)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城“研发区”注重盘活存量资源,增强创新要素活力,重点推动草原绿谷、航天六院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总部、试验项目;留创园、双创园、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区”重点开展科技孵化和创新创业;和林格尔新区“应用区”注重创建内蒙古人才改革创新示范园和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点布局内蒙古大学家畜种质创新科研基地、内蒙古防灾减灾综合试验基地、科拓生物微生态产业基地等项目,承接区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强区内外高校院所创新联动。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哈工大呼和浩特成果转化中心、紫光新华三中央实验室、中石化北方研发中心、金宇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设。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关键技术攻关40项以上,着力推动乳业、草种业、生物医药、硅材料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新培育15户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力争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超过13亿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获批中国(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力引育人才、团队。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围绕“引、育、用、留”,吸引各类人才创业就业,进一步壮大科技领军人才规模,突出抓好和林格尔新区人才发展高地,打造全区人才高地。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发展活力。

  聚焦自治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定位,以营商环境改革和积极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为突破口,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把首府建设成全区制度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探索“极简审批”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扎实推进“一业一证”试点改革,实现“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打造“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开展“畅通市场便民利企”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一次办”“掌上办”“就近办”“帮您办”,75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高度整合、高度便利,500项实现“掌上办”。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实施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新增市场主体7万户以上。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优势互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出台实施特殊药品“双通道”政策,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开农业灌溉“以电折水”工作,实现农业用水监测计量“全覆盖”;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改革,巩固深化土地确权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释放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着力提升开放水平。积极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制定实施《呼和浩特市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新机场及配套设施、S43新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等项目建设,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呼包鄂乌”四城通办。积极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冀的创新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北方现代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建设,推动创新联合体开展优势产业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和转移转化。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提档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推动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国际友城馆建设,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呼和浩特—哈萨克斯坦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之城。

  (一)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大黑河河道修复整治和水系连通、哈素海调水补水、黄河重点生态区清水河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黄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滩区问题综合整治,推动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合作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治理。持续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敕勒川草原生态提升等工程,全年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0万亩,林草覆盖率保持在35%以上。

  (二)厚植首府生态优势。启动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加快建设旗下营热电厂、大唐托电热源工程、金山电厂二期等热源入呼项目,完成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53公里,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清洁取暖全覆盖,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自治区考核目标,争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五乱”行动,大力推进引黄三期工程、托清长输再生水管线工程,积极推动喇嘛营、科技城、公主府3座EOD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和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章盖营污水处理厂二期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争创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扎实推进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业“四控”行动,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施用量分别下降2%、3.59%,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争创“无废城市”。

  (三)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抓紧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完善用能预算管理,新建项目一律执行“两个先进”审查标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培育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开发区、新区绿色低碳园区创建和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三年实施方案》,新建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畅通工业固废公铁海联运外送渠道,年综合利用率提升2%以上。

  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分类指导,做大城市规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形成首府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首府都市圈”。制定实施《“首府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城乡区域全面融合、共同融合。布局建设科创引领、总部集聚、消费升级、区域金融功能区,加快构造市四区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着力建设以南部清水河县、北部武川县为重点的两个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土左旗、托县、和林县为重点,加快打造三个产城融合重点片区。

  (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5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生产面积1000亩、露地蔬菜1万亩,新续建规模化奶牛牧场20个、新增优质牧草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实施耕地轮作5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八个百万”生态农牧业板块建设,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产业化联合体6家,规模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350亿元,增长9%。支持和林县争创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园、土左旗争创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园。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万户,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运处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七配套”建设,新开工56条农村公路,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建设。启动乡村振兴样板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每个旗县区打造1个示范样板乡镇、每个乡镇打造1-2个示范样板村。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青年农牧场主和致富领头雁120人以上、农技推广人才450人以上。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强化城市建设。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东部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西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城融合区以及南部新机场、和林格尔新区、蒙牛乳业产业园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推动形成城市新面貌。全面推动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建设,完成金盛快速路北段—杭盖路连接线、金海路东西延伸段、巴彦路北延伸段、新华大街西延伸段、鄂尔多斯大街西延伸段等工程,持续推进三环路收尾工程,开工建设G6高速与科尔沁路互通段、G5901伊利健康谷互通段等项目建设,推进老牛湾通用机场建设;新续建市政道路75条、打通“断头路”31条、改造完成背街小巷140条。实施392个老旧小区改造、8个棚户区改造工程,试点打造5个样板“完整社区”。完成38万户燃气技防设施安装。建设10条海绵型示范街道、8个海绵化改造示范小区,力争入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打造新华大街等7条重点道路景观街,新续建、改造300公里城市绿道,新建300个口袋公园、社区游园和体育公园,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城市垃圾处置能力、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嘉盛新能源二期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医疗、建筑等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巩固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成果。实施公交便民工程,新开通3条快速公交线路,新建2座公交场站,力争实现公交车城郊乡村全覆盖。加快打造城市大脑3.0版,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扩大智慧场景应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一网统管”。

  七、着力实施民心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五宜城市”,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为抓手,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一)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进“宜业青城、首创助航”创业行动计划,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举办“六大产业集群”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招聘活动,年内吸引3万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启动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开展培训3万人次,打造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就业实训基地。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失业动态预警监测,科学精准研判就业形势,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以上。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积极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地区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住房供应结构,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推动市精神康复医院护理中心、殡仪馆二期建设。加强物价综合调控,做好主副食品保供稳价工作。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续建19所幼儿园、33所中小学,年内投用20所。重点推进中央民大附中分校、市39中金地校区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市二中东校区扩建、伊利现代健康智慧谷二中分校、市四中南校区等项目。每个旗县区至少打造优质幼儿园、优质小学、优质初中、优质高中各1所。与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新建标准同频互动教室95套。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思政课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做好秋季学期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起始年级三科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整合提质计划,开工建设中职园区一期工程。

  (四)深入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推动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主体完工,加快建设市第二医院迁建、敕勒川医院,开工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职业病医院。市第一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旗县综合医院创建成为“二甲”医院。推动市第一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推进3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建设。实施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双百”工程,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100名以上、培养本土人才100名以上。全面推进三级市民群众健身设施网络建设,新建200条健身路径,加快体育中心室内冰场建设,办好马拉松、“阿吉奈”杯女子足球赛等重点赛事。

  (五)推动首府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鸿雁悦读”计划,举办好敕勒川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等活动。创作《敕勒长歌》等一批体现首府厚重文化历史的精品剧目。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民族团结示范城市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首府是我家,创城靠大家”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月一主题”行动,持续做好“道德模范”“青城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育社会文明新风,推动首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深入推进平安首府建设。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大密接、次密接、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呼等重点人员的信息核查、精准管控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防控,升级优化“青城智慧抗疫平台”,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做好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扎实做好“12345”接诉即办,实现被动响应和主动感知相结合,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聚焦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做实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智能化治理。常态化进行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着力搭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形成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来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