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园区动态>内蒙古: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内蒙古: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择稿人员: 郭红丽    |  发布日期: 2019-01-14   |   访问次数: 560    
字体:
〖背景色: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就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劳动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化导向不断转变,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显著优化。我区地处祖国北疆,土地广袤,人口密度较低,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重地,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长期占主导地位。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明显呈“一二三”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区经济社会产生巨变。到2014年,全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就业结构形成了“三一二”的格局,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提供了更大空间。

    各类就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之初,我区市场经济活动十分有限,市场主体类型基本上集中在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随着我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到2017年,全区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1998年翻了近4倍,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0人相比,更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同时,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98年的29.1%提高至2017年的74.9%,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成为保障和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区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在城市谋生活,城乡就业格局不断转变,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我区城乡就业人员之比约为1:1.87,到2017年,城乡就业人员之比优化至1:1.10。

    女性就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我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为女性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推算数据显示,我区女性就业人口占比由1990年的40.6%提高到41.1%。尽管女性就业人口占比没有大幅增长,但女性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分布上明显优化。第一产业女性就业人员占比由1990年的66.9%下降至2010年的56.3%,第三产业女性就业占比则由17.9%增长至34.3%。

    职工就业收入大幅增长。1978年,我区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12元,2017年达到67688元,比1978年增长了94.1倍。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全面提高,2017年,我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70元,比1978年增长117.5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4元,比1978年增长95.1倍,年均增长12.4%。

    就业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就业机制。进入21世纪,我区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创业和就业的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拓展新就业空间,覆盖城乡的各类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来源:内蒙古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