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资政策>金融时报刊评:金融科技要助力打通小微融资堵点

 

 

金融时报刊评:金融科技要助力打通小微融资堵点

择稿人员: 刘磊    |  发布日期: 2020-05-26   |   访问次数: 863    
字体:
〖背景色: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比往年简短。但就是在这样一份简洁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12次提及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科技被寄予厚望。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议,可采用“人力上云”“金融服务数字化”等方式,推动传统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化数字化升级,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 CEO 孙丕恕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梳理并聚合平台建设所需的资金、数据、金融产品等关键要素,打造“聚合型”和“智慧型”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科技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力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规模小,相当多小微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银行难以收集和甄别小微企业有效信息并据此进行信贷决策,导致信贷资源难以顺畅流入小微企业。金融科技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具有天然优势。大数据具有海量处理数据能力,除了传统的财务信息之外,企业的交易行为、司法信息、知识产权等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都可以用于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信用水平。大数据分析引入后,帮助银行在服务海量客户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得以实现。


  从实践应用来看,多家银行积极推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小微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得到显著提升。如农业银行,疫情发生以来充分运用数字化转型成果,积极推广“资产e贷”“抵押e贷”“纳税e贷”“链捷贷”等10余项“小微e贷”系列线上产品,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多重途径的贷款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稳定,光大银行围绕对公“两朵云”——“阳光贸易金融云”和“阳光普惠金融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资金畅通。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着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5.93%。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金融科技的巨大力量。疫情发生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创新融资产品,打通融资渠道,打造了全方位线上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国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超八成小微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使得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疫情已成为金融科技加速发展的“推动器”,下一步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未来金融科技的重要发力方向之一还在于进一步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孤岛”,搭建开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更好识别、更好管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提供更多维度、更准确信息。当前,政府部门间公共数据仍未有效打通,下一步应加快整合包括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部门及网络平台信息。搭建银企信息共享和传递平台是一项长期和系统工程,事关多部门、多主体和多层次的沟通与协作。银行机构应加强与相关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帮助小微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未来还需要加深金融科技在细分场景和业务链条上的应用,不仅能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扶持,还能在产业前景分析、政府政策查询、合规成本降低等方面对小微企业予以帮助。


(责编: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