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聚力建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聚力建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4-10-17   |   访问次数: 124    
字体:
〖背景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全会赋予中小企业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推进改革转型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的建设运行工作。

  全面把握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等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全面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工作,金壮龙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中小企业圆桌会议,听取相关企业的情况介绍、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专门赴北京市调研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单忠德副部长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调研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建设情况,并召开专题会研究推动服务网建设等工作。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国际看,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但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当前,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向纵深推进,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作为产业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中小企业,将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大中小企业对服务创新抱有更高期待。经过多年发展,各地虽已建成一大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但却存在服务方式相对传统,服务手段比较单一,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广大中小企业亟需获得更加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和丰富、便捷的社会专业服务。

  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经过长期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在规模体量、结构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传统产业需要不断强化创新建设,推动创新能力提升。近年来,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方式升级、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培育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重点是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服务模式的机制创新,率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通过线上对接、线下实施,以新技术新模式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部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的赋能作用,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升级、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作为数字平台,通过数据聚合、算法优化和用户交互,释放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拓展全域性、多元化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同时,以应用场景牵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上线运行,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服务发展区域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优胜劣汰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服务要素资源流动更加顺畅,让更高质量的服务脱颖而出。加快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资源的有效供给及优化配置,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是服务体系变革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是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由政府引导和支持,公益性服务组织和市场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向中小企业提供普遍性、基础性、专业化服务。自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各级政府持续加强机构建设,目前已设立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1780多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不高,人员配备不足,难以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孤立的区域性服务也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通过培育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服务模式,形成中小企业服务的“大超市”,汇聚各类服务机构之所长,解决线下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力量单薄、服务手段欠缺、服务资源难以有效调动等问题,把政策、技术、管理、服务、资源送达最后一公里,助力中小企业强身健体。

  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方法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服务网全面工作。从网站技术架构层面来看,既要具备底层架构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也要充分考虑各功能板块之间以及与总网之间的协同性。在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持续推动国家、省、市、县四级线下公共服务体系和线上服务网“两网一体”双向互动、互融互促,构建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网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解决中小企业服务痛点。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阶段,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更有挑战。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研究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服务过程中的难题,帮助中小企业破浪前行。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在服务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一体设计,充分发挥丰富应用场景的牵引作用,快速推进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和成果应用。要联合各方面的生态力量,快速形成中小企业服务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业模型,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精准度和覆盖面。

  四是坚持金融赋能,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服务网建设过程中,要整合调动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便利的投资、贷款、债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五是坚持生态合作,健全中小企业服务生态圈。在中小企业服务生态中,除了地方政府设立和支持的公共服务机构外,还有大量高度活跃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作为国家级的服务平台,服务网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要建立完善服务机构“上网”的遴选机制,并围绕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市场化机构相互取长补短、深化合作,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产品、健全中小企业服务生态,快速形成广泛协同创新的新发展局面。

  推动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建设迈上新台阶

  其一,加强组织推进。一是健全组织推进工作机制。围绕服务网调整业务模式,巩固优化上网传统业务,开拓创新布设新兴业务,确保业务转型衔接有条不紊推进。二是开展服务网工作推进会议及活动,推动各地加快实现全国“一张网”互联互通和企业上网用网。三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遴选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和丰富服务网的服务机构生态,提升服务活跃度。四是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地方平台互联互通、企业上网用网、服务商管理等情况,充分调动地方参与服务网工作的积极性。

  其二,加强条件保障。一是聚合服务资源。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下,积极协调争取外部机构和地方中心的支持,更好汇聚各类服务资源。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内部人才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延请外部专家和各类专业人才,形成服务网建设的专家库专家群。三是深化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与合作伙伴间的职责分工,推动合作伙伴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开发,完善应急方案和处置流程。此外,要加强建设运营和制度保障。

  其三,加快建设开发。一是完善总体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路线,形成路线推进图。二是发挥新型数字化工具平台作用,加快实现与地方平台的互联互通。三是不断迭代升级服务网功能板块。丰富金融科技产品,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快开发手机APP版,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业务订制、数据分析及精准推送服务。

  其四,加强硬能力建设。一是高规格建设检测认可综合服务的硬能力。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打造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的中试中心,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二是高标准建设中小企业大数据服务的硬能力。推动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大模型重点实验室,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大模型及应用产品,建立集中共享的数据服务底座。三是高质量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硬能力。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征集及成果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规范流通。建立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库,提升跨区域技术转移能力,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

  (作者:翁啟文,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