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呼和浩特:生物医药硬核实力不断彰显

 

 

呼和浩特:生物医药硬核实力不断彰显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5-09   |   访问次数: 71    
字体:
〖背景色:

  作为全国首个将亚单位非洲猪瘟疫苗推进临床评价的城市,呼和浩特正凭借科技创新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赛道上一路前行,硬核实力不断彰显。全球首个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成功落地,年产800万头份宠物疫苗智能制造生产线顺利通过GMP静态验收……这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是呼和浩特深入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呼和浩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引入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全国领先的兽用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成果丰硕。

  创新突破 引领疫苗技术新高度

  今年2月,由内蒙古华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RM6株,粗糙型)”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这款疫苗首次实现了100%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诊断,彻底攻克了传统布鲁氏菌病疫苗存在血清学干扰、增加人畜交叉感染风险的行业难题。”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叶说。

  据王林叶介绍,这款双标记RM6疫苗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布病防控体系的重大革新。临床试验验证,其配套的鉴别诊断试剂盒区分率高达100%,为我国“免疫无疫”精准管理布病提供了技术保障,让养殖场能同步开展免疫与监测,避免误杀健康畜群,有效降低了基层防疫人员的感染风险,在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该公司现有24名专业研发人员,先后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科技重大专项。

  “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以生物疫苗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依托,布局实施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华希生物、金宇保灵分别成功获得“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和“牛支原体活疫苗”新兽药证书,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二联活疫苗顺利上市;金宇保灵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金河佑本开展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灭活疫苗”研发通过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如今,呼和浩特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安全P3实验室,全国领先的兽用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已具雏形。

  政策赋能 构建产业生态强磁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万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动物血清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每一批动物血清产品及疫苗核心原材料都要经过理化检验、PCR检验、无菌检验等严格流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呼和浩特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沃土。我们与伊利、蒙牛旗下牧场合作,建立原料采集点和10万匹马场血源基地。”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王震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研发部立项申报多项高附加值产品项目,一旦落地,将填补自治区在高端动物血清制品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呼和浩特围绕动物疫苗产业创新需求,以提升产业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高端疫苗研发水平为目标,创建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疫苗研发基地建设。该中心联合区外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针对口蹄疫、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研发、细胞培养、蛋白表达、浓缩纯化、疫苗佐剂、诊断检测技术等展开联合攻关。聚焦细胞生物学、纯化浓缩工艺、病原分离鉴定技术等领域,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创新体系,带动动物疫苗产业研发水平大幅提升。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打造国内一流的动物疫苗研制创新高地与生产基地。目前,已通过生物医药产业兑现政策,累计发放1400万元创新平台配套及疫苗落地奖励资金。

  产学研协同 激活创新矩阵新效能

  作为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链主企业,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动物疫苗迭代创新,率先投入动物用mRNA疫苗研发,全力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取得显著突破。2024年,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揭牌,标志着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跻身“国家队”。金宇保灵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担任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凭借兽用疫苗国家工程试验室、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构建起强大研发支撑体系,其动保产品丰富,涵盖110多种疫苗和40多种诊断试剂。

  在呼和浩特,从金宇保灵、华希生物、金河佑本、必威安泰的动物高端疫苗研发生产,到常盛国际高端制剂、金达威合成生物研发,全市生物发酵容积达9.4万立方米,口蹄疫疫苗年产能占全国55%以上。历经多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绩斐然,产值从2020年的131.1亿元增长至2024年202.5亿元,研发机构达117个,药品注册批件增至602个,新增自治区链主企业2家、科技型领军企业7家,逐步形成动物疫苗产业发展优势,为打造全国领先的兽用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筑牢根基。

  据介绍,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兽用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目标,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清华、广州实验室等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团队)与成果,支持本地动物疫苗企业加快新疫苗研发与落地。同时,推动金宇保灵与陈润生院士构建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垂直领域应用模型,与广州实验室合作开展人畜共患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开发,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永辉教授推进“双磷酸佐剂”技术成果转化,同时在越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开拓国际市场。

  从全球首个mRNA疫苗智造项目落地,到国家级创新平台密集布局,呼和浩特借助科技创新重塑兽用疫苗产业标准。在政策驱动、企业发力、产学研融合的协同作用下,这座城市正向着“全国兽用疫苗研发生产第一城”的目标加速迈进,在生物医药赛道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