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创新和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 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加快农业现代化 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选稿人员:刘佳   |   发布日期:2021/5/12 9:53:50   |   浏览次数: 4539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今年的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抢抓战略机遇,把更多资源向“三农”倾斜,让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河南要结合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守住“两条底线”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要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拓展全产业链增值空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河南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凸显十大特色农产品集群优势。

  确保耕地红线不破。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两个绝不能”,对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采取“长牙齿”的措施,持续开展防止耕地“两非”专项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质量,提倡集约和节约用地。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行政、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作用,激励约束并举,确保河南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02亿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0.8亿亩。

  抓好“两个自主”

  推进良种繁育自主化。种业作为基础产业,需把良种繁育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对“卡脖子”领域和环节进行技术攻关突破,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度,建设现代种业高地。将河南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成全球生物育种新高地、全国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同时,发挥中心要素聚集效应,谋划中国“种谷”建设,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种业产业集群,为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河南力量。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自主化。以智能化农机为突破口,走差异化、小型化、智能化农业机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农业“高精尖特”装备新兴产业,将河南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此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创新机制、用足政策,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返乡创业科技支撑制度、留学专家服务基层政策等,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家走进千家万户,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调动“三个积极性”

  调动党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积极性。完善粮食安全省委书记、省长负责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安全的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化压力为动力,增强各级党政齐抓共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积极性。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农民种粮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同时,增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减少农业自然风险损失,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务农经济收益。

  调动市场利农调控的积极性。随着产业分工细化,农业及农业生产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弱质性和弱势性相对明显,在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时,市场经济中各个微观主体要彰显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担当,体现“三农”情怀,聚合形成市场利农调控的强大合力,抬高农民市场经济地位,进而增强农民种粮务农的信心。

  奋力实现“四化”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河南地处中原,地形相对复杂,有豫西南山区丘陵、豫东南黄淮海平原、豫北华北大平原,有黄河滩区、南阳盆地,有人口密集的村镇,也有人少地多的县乡。各地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进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提升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传统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

  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化。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思路,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通过优化市场主体内部管理、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场资源效用,增强价值链,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突出平台的要素集聚、示范引领等作用,构建资源优势互补、部门协同合作、三产有机融合的供需链,率先实现河南粮食产业“三链”同构。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嵌入农业生产当中,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完善农业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创新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实现生态文明中出头彩、出重彩。

  推进农业经营品牌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三链”同构,深入落实“四优四化”,重点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新时期,狠抓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叫响“豫粮”品牌,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草食畜产业、家禽产业,凸显河南优质良种资源,叫响“豫畜”“豫禽”品牌。做大做强花生、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稳固河南特色农业品牌根基。培优中药材产业,擦亮河南中药材品牌。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从“管产品”全面升级为“管全产业链”,重点围绕面、肉、油、果蔬、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空间。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