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加大精简力度推进产能输出
选稿人员:郭红丽 | 发布日期:2019/2/18 9:51:54 | 浏览次数: 1343
2019年农历新年前后,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上海、浙江一些制造类企业,并与相关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相关地区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相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两年虽然经济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有所加大,但政府部门重视程度更高,企业自身也能未雨绸缪,在转型升级上调整步伐,在防范风险上提前介入。
企业方面称,相比每年5%左右正常范围的员工波动而言,今年打算适当加大精简力度,以前可以“容忍”的现在考虑直接淘汰。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提质增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家行业细分龙头企业董事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将加快推进产能输出,打算去东南亚等地设厂,一定程度上可规避不利预期。
松江经开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主任吴世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截至2018年末已实现新建项目开工16个,改扩建项目开工6个,共计22个。2018年服务中心办理的10个重大产业项目中,有8个已取得工程施工许可证并顺利开工,分别为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上海路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项目、上海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龙域集团有限公司西区二期项目、天安金谷科技园项目、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和修正生物制药(上海)有限公司项目。
2月11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经开区的工作人员为松江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昊海生物科技忙碌起来。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继昊海生物于2月11日顺利摘牌(土地项目)后,上海瀚谋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上海第三例、松江第二例“结余土地分割转让项目”,也于2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正式摘牌。
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场镇的上海纳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采访。公司董事长游爱国说,去年公司制定了主营产品国内可比市场占有率达到40%的目标,这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检验。他同时表示,南通纳尔化工项目是纳尔产业链最重要的布局,今年力争早日投产。
为什么2018年要在南通化工工业区投建化工厂?游爱国解释说,除了考虑到墨库图文的未来整合发展外,公司还认识到,预计未来5年,大多数不在化工区的企业肯定会受到更大的环保压力。“我们一定要有‘海外制造’这个标签,2019年一定要尝试走出去,在东南亚建制造基地。这既是产能输出,也可以分散和对冲贸易摩擦的影响。”游爱国说。
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东北部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企业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也是浙江全省唯一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局长王永忠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些年开发区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着力打造“人才、项目、空间、基金、政策、服务平台”,创新服务闭环,逐步形成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开放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力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地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1+N10”产业新政,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为余杭开发区的创新创业者造梦、圆梦。开年以来,余杭开发区拉高标杆求突破,全面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开启“二次创业立业强业”新征程,紧紧围绕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的目标,着力推进产业发展高质量、全域创新高科技、产城融合高品位。截至目前,开发区工业企业开工率已达99%,一批问题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中,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冬伟带着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第三工厂。这间工厂占地100亩,第一期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计划今年6月开工投产。
对于工厂的一线员工,朱冬伟有些感慨。他说,每年春节后5%左右的工人流动都是正常的,今年也不例外。但一线生产工人的招聘很难,现在的年轻人比如“90后”,很多人不愿干这种活,找工作喜欢轻松的和“赚钱容易的”,如办公室文员一类的岗位就很受欢迎。
“比如说数控机床,很多求职者不愿意干,他们对这门技术不感兴趣,有的则是迫于无奈,要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而已。”朱冬伟回忆,1992年与父亲刚开创这家工厂时,他学做车床、铣床、磨床,再逐步从事一些生产管理、视图设计工作,每个岗位都走了一遍,才有了今天的事业。
朱冬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1992年时,厂里的员工工资每月只要150元,现在则到6000~8000元了,26年来员工薪资涨了50倍。随着薪资不断上涨,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提高生产率,就只有减少用人,增加工业自动化。自动化生产带来的好处是产品的稳定性更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全自动机械设备会降低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朱冬伟感慨:“这就是‘华山一条路’,不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这样才能追赶国外先进水平。”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