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添活力 赋能发展增动力
选稿人员:刘佳 | 发布日期:2022/4/28 10:23:05 | 浏览次数: 1593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城市活力无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精准发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改善创新创业环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布局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硕果累累的征程,见证着我们的成长。2021年,呼和浩特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比上年增加了34家,居全区首位;新增22家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各级各类研发机构数量比上年增加了44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呼和浩特)正式启动;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较上年度提升了10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两个、重大科技专项22个;成功入选科技创新百强市……
“科技兴蒙”蹄疾步稳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科技兴蒙”行动的战略定位,加强与“4+8+N”合作主体的创新联动,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引进培养人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共建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
2021年,呼和浩特市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共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合作类项目176项,其中与国外科技合作项目两项、与区外科技合作项目104项,与区内合作项目70项。区外合作项目中与上海交大合作项目4项,与清华大学合作项目3项,与哈工大合作项目1项,与中科院合作项目15项,与中国农大合作项目4项,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项目9项,与广东省合作项目12项。其中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兴蒙”、科技创新合作类资金支持50项,争取资金近2.164亿元。
伊利工业园区
围绕乳业“卡脖子”技术问题,呼和浩特市自2020年以来启动实施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兴蒙”重点专项26项,自治区资金8000万元,市本级配套资金8000万元,共带动企业投入2.3亿元,重点开展乳品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在万头规模牧场应用示范,实现平均单产41公斤/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搭建了乳制品营养评价模型和系统,完成产品评估60种以上,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呼和浩特市乳业技术创新水平。
金山国家高新区项目提质进位成效显著。2020年、2021年共实施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国家高新区项目23项,自治区资金1.1亿元,呼和浩特市配套资金1.1亿元。高效地贯彻落实了国家高新区“促优升级”行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目前研发出G12高品质大尺寸硅单晶,预计项目产业化达产后,光伏晶体体系单晶总产出将超85GW,市场占有率超45%,全球第一;研发出12英寸19nm近完美硅单晶、高品质半导体用碳化硅晶体材料,将实现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450kg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将填补国内空白;与哈工大合作研发出纳米级碳化硅粉,将进入世界一流序列。
欧晶石英坩埚的冶炼
自治区、市两级科技合作项目成果丰厚。2021年,呼和浩特市获得自治区“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7项,支持资金1965万元。
2021年,呼和浩特市本级投入资金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9项,支持资金1645万元。其中奶山羊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发及高产核心群构建项目,计划培育我区第一个奶山羊新品种——“敕勒川奶山羊”;高性价比铈磁体风力发电永磁电机研制与推广项目,目前样机各项技术参数均取得理想效果,比传统钕铁硼在同等转速工况下的功率提高了19%,效率提高了2%。
市政府与驻呼7所高校在和林格尔新区共同建设“一区两基地”,即“内蒙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校协同创新基地、高校创业实训基地”,深入开展与驻呼高校的全面合作,目前已经制定《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在科技厅指导管理下开展示范区先行先试工作。
多点突破
全面打造创新发展“软环境”
为推进首府创新驱动发展,市科技局聚焦“三个重点保障”,全面打造创新发展“软环境”。一是聚焦资金保障。“十三五”期间,政府科技总投入资金达18.8亿元,并以1:18比例带动社会投入,R&D投入强度实现五连增,达到1.67%。二是聚焦政策保障。先后出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共为788个创新事项兑现奖补资金近1.3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三是聚焦人才保障。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成功落户呼和浩特市,组建了自治区第一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和第一支工业特派员队伍,举办了“科技领军人才青城行”等活动,集聚人才资源促进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大唐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技术开发与产业示范生产线
突出“三个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硬实力”。一是高新区建设不断加快。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两年大幅提升,进一步推进高新区快速有序发展。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底,呼和浩特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7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4.2倍,稳居全自治区首位。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年营业收入达722.19亿元,同比增长21.7%。伊利、蒙牛两家乳业巨头参与的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实现“四个突破”,全面畅通创新发展“高速路”。一是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新突破。厅市共建的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成了功能完备的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二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突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建设,从此呼和浩特市有了第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是实现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新突破。与上海交大、中国农大、哈工大合作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创新影响力、凝聚力大幅增强。四是实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突破。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两项,积极探索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机制。2019年以来,共直接拨付4.38亿元到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目前,2022年度第一批创新平台(基地)科技计划工作正有序开展,市科技局已编制完成《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方案》,并联合财政局上报科技厅和财政厅审核。37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完成2021年度火炬统计年报和企业发展年报。
今年一季度,市科技局已组织开展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已有51家企业登记评价;目前,已推荐、公示13家研发机构备案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完成对内蒙古工业大学等9家单位企业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共入驻企业特派员162人,涉及全市六大产业集群中的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及现代化工产业。目前,工作站已开展服务57人次,服务企业139家。
优化资源布局
努力构筑区域创新新高地
2022年,呼和浩特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强首府”工程,紧扣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1”战略定位,突出抓好金山国家高新区、和林格尔新区和留创园、双创园、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3”个园区建设,建好国家级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3”类平台载体,实施以下“6”大攻坚任务:
奥创科技网络安全运营中心
优化科创资源布局,构筑区域创新高地。系统构建创新联动区,着力将北部金山高新区打造成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将南部和林格尔新区打造成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人才创新高地,将中部留创园、双创园、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成为连片孵化区。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实质性运营,推进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优化布局重点实验室,推进金宇生物安全三级动物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开放合作机制,深化与科技兴蒙“4+8+N”合作主体创新联动,加强与上海交大、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区外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合作。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发展动能。紧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乳业、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围绕煤电清洁绿色改造、源网荷储、风光氢储一体化等领域,开展清洁能源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加大煤炭综合利用效能、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研发,开展现代化工产业重大技术攻关推进电子级硅、富勒烯等智能技术和新材料向高精尖、数字化发展,开展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聚焦生物酶制剂、动物疫苗等特色细分领域,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技术攻关。推动新旧产业融合创新,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算等领域,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重大技术攻关。
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扩大创新主体规模。加大科技型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任务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加大宣传和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做大做强企业培育服务机构,实现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和全程化。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落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成长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培育库。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铸牢创新发展根基。围绕“一心一园”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好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呼和浩特)优势,建成高端人才输送和流通新通道;建设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北京),探索“研发在一线城市、转化在呼和浩特”的引才新模式,搭建驻先进地区的“人才飞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培养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管好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
激发科技服务潜能,营造更优创新生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厅市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呼和浩特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中心、中关村智酷创新合作中心实体化运营,集聚各类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要素资源,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宽科技金融渠道。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大力推动融资产品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性。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举办好“科技领军人才青城行”、科技成果推介会等主题活动,打响“青城科创+”公共服务品牌,扩大区域创新影响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狠抓科技政策落地。改革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各级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明确财政投入年均增速目标,强化财政投入考核,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革项目组织形式。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和“包干制”范围,加大激励力度,为科研人员减负。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