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与服务>广东东莞以人为本破解“三个70%”治理难题

 

 

广东东莞以人为本破解“三个70%”治理难题

选稿人员:刘磊   |   发布日期:2020/4/17 8:49:17   |   浏览次数: 3577


  •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新建 章宁旦

    改革开放,把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建设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让广东东莞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加工厂”。然而,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本、外地户籍人口严重倒挂,外地户籍人口、外地户籍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外地户籍人口中40岁以下人口占比均超过70%,东莞成为国内少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净流入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行政架构、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特殊的人口结构,让东莞必须面对更多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问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压力也更为繁重、任务更为艰巨。近年来,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这个治理核心要素及其所涉及的关键领域,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平安文化建设特别是推动商会与企业的平安共建、建设各类平安促进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品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东莞路径”,构建起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去年,东莞市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成为获得这一领域创新示范市“四连冠”的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捧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一系列荣誉,是东莞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取得成效的最好注脚。

    建立基层协同共治机制

    不久前,经过商会自荐、网络预选、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东莞市“异地商会助推东莞市社会治理工作典型案例”新鲜出炉,由江西、广西、浙江等商会推荐的18个典型案例入选。

    这项评选活动由东莞市委政法委牵头,通过发挥优秀异地商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推动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由于特殊的人口因素,企业和商会组织是该市在社会治理中集中力量攻坚的一个重要阵地。

    根据最新基础信息采集,东莞市现有户籍人口221万人,流动人口逾955万人,外地户籍人口、外地户籍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外地户籍人口中40岁以下人口占比均超过70%。

    “东莞‘三个70%’的人口结构特征、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导致社会治理中‘人’这一核心要素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东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东来分析说,首先,外来人口多在企业务工,融入程度不够高,共建共治意愿不高;其次,人与人之间信任不足,侵害行为易发高发,外来人口盗窃、抢劫等侵害行为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近九成;再次,个人行为缺乏传统社会道德约束,遇到问题容易采取暴力方式解决。

    针对这些难题,为构建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东莞制定出台了《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东莞市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行动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提出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各类群体和谐共进、共融发展,切实增强社会治理合力。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在东莞高埗镇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宏公司)厂道两边、员工饭堂和宿舍墙上,挂着一幅幅法治标语、手绘作品、警示案例,提醒员工们要知法守法。

    华宏公司目前拥有职工1.2万余人。东莞开展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后,华宏公司通过开设企业平安微信公众号、建设平安宣传阵地、开设法治讲堂、搭建法律援助桥梁等10个方面举措,不仅企业自防、自治、自理、自律、自创、自觉能力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不论在厂内还是厂外,员工们知法、守法的意识也显著提高。

    近年来,高埗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积极发挥企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将平安文化延伸至校园、市场(商场)、村(社区)、住宅小区、出租屋集中区域,积极整合商会、社会团体、志愿者、社工等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全社会营造守法诚信、理性平和、宽容友善的法治氛围。同时,该镇还积极发挥平安促进会作用,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治理格局。

    为推动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东莞市委政法委于2018年探索推出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升级版,发挥新的积分制指标引导作用,深化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和社会治理、平安文化建设结合。此举一经实施,就得到了在莞异地商会的积极响应。以东源商会为例,该商会通过20多次共建共治座谈会,选出了11家试点企业。除了近5万名员工之外,这些企业辐射的商家超过1万家,带动效应明显。

    不久前,东莞市南城人民法庭法官来到东莞市浙江商会,与商会负责人及人民调解员就《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意见》开展座谈。

    东莞有10万名浙江籍商人,浙江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东莞市首个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继医调委、交调中心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运作之后的又一创新。目前,东莞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223个,专业高效解决各行业领域大量矛盾纠纷。

    探索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在破解人口倒挂严重这一现实带来的治理难题上,东莞进行了系列探索,出台了一大批创新举措。

    为让外来人口更好融入当地社会,东莞探索外来人员和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全市共选取了10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共选配非户籍委员102名;

    在33个镇(街道、园区)创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和38个行业分会、190个村(社区)分会,充分调动群众、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其经验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

    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实施“全科网格”建设,组建近万人网格员队伍,推动网格管理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大量问题隐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制定“民转刑”命案防范联动机制、家庭暴力案件联动处理机制,全方位发挥部门合力,全市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数、“两抢”发案数和命案发案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

    一系列治理创新,不仅打破了人口结构的制约,更带来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全市有32个镇(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法治镇(街道),56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比例居全省前列。

    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东莞在各镇街(园区)建成67个兼具休闲、教育和引导功能的法治和平安文化体验公园,在人员密集区域建成69个体验点。

    长安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吸引了大批群众在茶余饭后来到这里。顺着游玩线路,公园设有法治雕塑区、法治文化展示区、法治名人故事区、法律常识区、法律互动区、法治文化视听区六大主题区域共20多个法治景观点,实现了法治宣传从过往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潜移默化的转变。

    杨东来说,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局面,法治营商环境的日趋完善,有力推动了东莞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让1100多万在莞市民获益。

  • 责任编辑:吴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