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四条举措综合发力 民营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从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稳中有进态势明显。但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制约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瓶颈还未完全突破。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4项措施,要求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看,会议提出的措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着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规模;二是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中国民生银行(6.630, 0.02, 0.30%)首席研究员表示,国常会提出的系列措施总体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并强调了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监管政策等共同发力,发挥好“几家抬”合力的重要性。这也是2018年以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一贯做法和重要经验。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再次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并且提出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
2018年以来,央行进一步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力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其中,再贷款、再贴现等传统工具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央行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同时扩大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范围,将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口径从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扩至1000万元以下。数据显示,2018年普惠小微贷款年末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趋于下降。2018年末,民营企业及个人本外币贷款余额占非金融部门贷款余额的61.6%,较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
不仅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会议也再次强调发挥债券市场的作用,要求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
去年10月22日,国常会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自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启动以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民企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据统计,自去年10月22日至今年3月31日,一共创设了以民企债为标的主体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68只。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曾表示,选择债券市场作为突破口,有助于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阻断或者是弱化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出现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行为,也是带动修复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信贷融资等其他融资渠道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也认为,通过债券市场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作用。而创新和传统工具共同发力也体现了政策注重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个层次、多个市场、多个渠道支持实体经济。
除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会议在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上下足功夫,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要求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二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企业融资费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年度支持小微企业2000亿元担保贷款、户数10万户以上。各地要尽早实现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500万元以上不超过1.5%的目标。三是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有关部门要对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和违规收费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认为,要在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的同时,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对于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大型银行主要服务于国企、大型民企等大客户,尚未形成针对规模偏小的民企和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在产品、风控、人力安排等方面创新。但从盈利和风控水平来看,这5家银行有能力也有责任保证目标达成,同时这样的制度安排也有助于银行拓展和丰富客户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中,除贷款利息外,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过桥周转费等费用也占了不小的比例。通过清理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来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的实际,也能更全面地体现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中国民生银行(6.630, 0.02, 0.30%)首席研究员表示,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小微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信心,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稳固当前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当然,在降低融资成本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结构优化与宏观总量之间的综合平衡。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