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引导 推上市 强监管 防风险 呼和浩特市金融办:创新服务举措助企纾困
今年以来,为落实好国家、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市金融办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围绕稳住信贷增长基本盘,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不仅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把脉问需,更是提升政策含金量,同时对接全市各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提振信心,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助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金融办通过精准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我市倾斜,以稳定经济助企纾困。市金融办统计了660余亿元的融资需求,印发了《呼和浩特市2022年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册》;更新了驻呼39家银行482个金融产品的《2022年呼和浩特市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册》,通过“爱青城”App实现金融产品查询;推进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持续开展,助力融资供给需求两端实现精准对接。驻呼各银行机构相继出台本行稳定经济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政策红利稳定向小微企业有效传导,今年以来,我市人民币贷款规模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左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稳中有升。
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充分发挥上市工作联动机制,对2022年重点培育的7家企业,建立市领导“一对一”包联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历史沿革、土地房产、税务、合规证明的开具等各环节问题。通过定期协调调度,为欧晶科技、显鸿科技、超牌新材料、草原红太阳、云科数据等重点拟上市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30余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上市进程。对上市企业,积极跟进做好服务,内蒙古欧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16日成功通过IPO初审会,6月9日成功通过发审会审核。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20日经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委员会审议通过,成功进层“新三板”创新层。内蒙古草原红太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月27日向内蒙古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申请,6月7日备案受理,正式开启上市征程。
市金融办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职能,对地方金融组织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的现场检查、考评定级工作,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示处置。今年以来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对72家地方金融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已完成41家公司现场核查,其中25家签定承诺书,引导退出小额贷款公司3家,16家拟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的在进一步清理中。通过强化监管,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发展,聚焦服务小微企业。
按照自治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市金融办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强化工作联动机制,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对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监测预警和联合处置,构建齐抓共管、各尽其职、群防群治、通力合作的处非工作合力。强化源头宣传防控,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上宣传40余次(篇),广播、电视台、LED屏等播放处非公益广告3700余次,开展“七进”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6800余份,张贴海报、标语、横幅等其他宣传品2300余张。
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伊德尔表示,下一步该办将继续发挥融资担保作用。积极发挥东北再担保(单笔业务规模上限3亿元)、鼎新担保(单笔业务规模上限500—1000万元)、农牧业融资担保(单笔业务规模上限300万元)的融资担保作用,着力培育1家资本金10亿元以上规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与市工信局、科技局的联动,依托内蒙古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持续加大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供给,助力企业实现融资发展;抓好企业上市工作。结合企业发展潜力和上市意愿等因素,挖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完善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精心培育孵化后备企业。做好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营造良好金融营商环境,提升首府核心竞争力。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云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