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呼和浩特:“光伏+”开辟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径

 

 

呼和浩特:“光伏+”开辟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径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2-20   |   访问次数: 543    
字体:
〖背景色:

  近年来,基于地缘和气候优势,呼和浩特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正围绕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持续发力,以绿色电力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北方地区能源总部基地的打造持续推进。

  寒冬时节,光伏板上的灰尘会影响发电效率。在呼和浩特立物光伏机器人运维示范电站,机器人正沿着光伏板的安装方向进行清洁作业。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小雨向记者介绍,当光伏组件表面覆盖的灰尘量达到每平方米5克的时候,它的发电效率将降到无灰尘状态下的93%。立物智能科技研发基地研发的光伏清洁巡检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面积、近距离的精准清洁,比人工清洁更高效、成本更低。在光伏清洁巡检机器人的辅助下,光伏面板清洁的频次可以从原本每季度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能够有效提升光伏面板发电效率。而更大力度的降本增效则体现在企业为用户提供的集清洁、巡检、维修为一体的解决方案,为光伏新能源与智能科技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日趋完善的产业配套、充足的光照条件加之政策的落地见效,首府光伏发电发展迅猛,立物科技选择扎根呼和浩特,正是因为这里有众多的上下游企业和强大的光伏产业作为坚实的支撑。而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更为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集群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计划以此为样板逐步向西北甚至在中东部地区推广,下端可以为发电企业服务,上端联动机器人未来产业。”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多说。

  光富、风好、地广为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发展攒足了自然优势,呼和浩特锚定以绿色电力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从增速走向提质进而释放出空前活力,不断扩大绿色发展的版图,紧紧围绕“风、光、水、火、氢、储、网”协同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新高地,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新能源生产基地、千万千瓦级清洁高效火电基地、抽水蓄能调峰电源基地、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基地、多式新型储能基地、一流省会城市电网这“五个基地、一张网”。其中为新能源快速发展全力护航的超大型“充电宝”——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自2014年投产发电以来,已累计消纳新能源120亿千瓦时,特别是进入2024年以来使用更加频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首府新能源应用的普遍性持续增强。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不久前该电站一号机组经历了108天的A级检修,通过检修的窗口期,依托项目完成了调速器控制系统和发变组保护系统的国产化改造工作,实现了核心控制设备的自主可控,突破了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公司电气二次班组维检部专责工窦智敏向记者介绍:“这次改造中,对设备的保护功能进行了一些拓展,较原有的功能更加全面,达到双重化配置,实现在一套保护装置有故障的情况下,另外一套可以正常运作。”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是内蒙古电网目前唯一一座运营中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00MW的电站安装了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混流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自2014年投产发电以来已持续运行10年。为确保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检修工作计划以每年一台机组的频率开展。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维检部副部长廉晓威说:“我们重点做好机组的日常维护、保养、巡视、消缺等工作,提升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助力实现新能源的消纳和电网的调峰填谷的作用。”

  日益增多的新能源发电,逐步加强的配套储能设施,呼和浩特对于清洁能源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2021年以来,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今年年底电力总装机规模预计达到 2030万千瓦,集群产值规模位列“六大产业集群”首位,预计今年产值将增加到 840亿元,是 2021年的两倍,年均增速达到 26%。

  据了解,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围绕“五个基地一张网”加快布局,争取集群产值到2027年达到1000亿元,继续扩大电力及储能装机规模。围绕电网全面升级目标,启动新一轮3年建设行动。同时,锚定自治区氢能技术研发基地,不断培育壮大氢能产业。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