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当“比特”遇上“瓦特” 呼和浩特市绿色电力与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当“比特”遇上“瓦特” 呼和浩特市绿色电力与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3-28   |   访问次数: 275    
字体:
〖背景色: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东数西算”战略的引领下,呼和浩特市以独特的绿色电力与大数据产业优势,推动“比特”(数字技术)与“瓦特”(能源电力)深度融合,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发改委获悉,目前全市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呼和浩特市正成为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绿色电力筑基,赋能大数据产业低碳转型

  呼和浩特市依托内蒙古丰富的风、光资源,发挥绿色电力优势,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打造内蒙古绿电消纳示范基地,构建了“绿电+算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市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用电成本居全国最低水平,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稳定的、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保障。蒙西电网通过电力多边交易机制,进一步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为数据中心集群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撑。蒙西托克托外送200万千瓦风光项目、呼热电火电灵活性改造促新能源消纳项目等建成并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22.5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39.4%,较2023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其中,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365.8万千瓦,达到702.5万千瓦,较去年翻了一番。

  数能融合创新,构建智能算力枢纽

  呼和浩特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区位优势,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黄金选址”。其年平均气温7.7℃,干燥凉爽的气候可节约数据中心散热能耗约20%;地处北纬40—42度的地质稳定带,自然灾害风险低,为数据中心安全运营提供了天然保障。同时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算力规模突破5.4万P(每秒千万亿次计算),其中智能算力5.1万P,占比达95%。内蒙古自治区算力网总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交易额突破3600万元。开通了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至合肥、北京等地400G全光网络和“2.5.20”时延圈。已在政务领域部署DeepSeek大模型,首批40家单位已完成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知识库、智能客服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问诊等。华为、中国移动、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纷纷落地。

  协同发展实践,从“电算协同”到产业升级

  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电力算力协同行动计划》,探索“以充裕瓦特支撑规模比特,以清洁瓦特催生绿色比特”的协同路径。积极发挥绿色算力优势,持续提高绿电比例,从芯片、服务器、机架、机房、制冷、供电、绿色能源等方面全面提升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的算效和能效,加强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应用,全力打造“中国云谷”,推动绿色算力产业蓬勃发展。在能源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呼和浩特市积极布局绿色算力全产业链,形成上游设备制造、中游算力中心建设、下游数据应用的完整生态。未来,呼和浩特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形成300个数据产品及创新应用场景,算力总规模突破80万P,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政策与人才双轮驱动,擘画未来蓝图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市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自治区及市级层面也相继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关于支持内蒙古和林格尔集群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项目投资、电力保障、算力补贴提供全方位支持。呼和浩特市集聚内蒙古自治区70%的高教资源和40%的科研院所,每年吸引超5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和智力保障。

  呼和浩特市以“绿电+算力”为核心,通过“比特”与“瓦特”的深度协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深度耦合,加速向“数字创新极”转型。不仅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示范,更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新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