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呼和浩特:龙头引领 聚势赋能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延“链”成势

 

 

呼和浩特:龙头引领 聚势赋能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延“链”成势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10-31   |   访问次数: 47    
字体:
〖背景色:

  “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坚定技术自信、产业自信、发展自信,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在夯实产业基础中推进转型升级,在激活创新动能中推动集群崛起,赋予“中国乳都”更为坚实的产业内涵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维度,推动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跃升,凝聚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磅礴力量。

  厚植产业集群的发展根基

  2025年夏,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在智能化牧场采集的原奶,经过一道道精密工序,化为各类高端乳制品,输往全国各地。这跃动的生产图景,是呼和浩特市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土默川平原的优质饲草田,到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的现代化工厂;从武川县的燕麦种植基地,到托清工业园区的精深加工车间,呼和浩特市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布局遍及全域,用规划引领发展,用项目夯实根基,厚植从“原料基地”到“产业集群”的现代化产业根基。

  “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十四五”伊始,市委市政府便明确了集群发展的战略路径。

  产业优势从坚实根基中来。呼和浩特市凭借突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生态,任凭市场风云变幻,这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拥有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条,这是呼和浩特的独特优势,也是建设“世界乳都”的最大底气。

  伊利、蒙牛两大龙头双星闪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盛健、正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群规模能级持续提升……

  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中,呼和浩特市不断强化链式思维、塑造集群优势、锻造核心竞争、铸就品牌价值,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主导性更加突出,进而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果,成为带动全区、服务全国的重要引擎。

  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中开拓前进,首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更加深厚、更加牢固。

  当前,呼和浩特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和林格尔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左旗、清水河县、武川县获批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24年粮食产量37.5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肉奶供应实现“七年连增”。首府,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产业创造活力。激荡转型升级的创新活力

  2024年新春伊始,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内蒙古奶业博览会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全程可追溯的智慧供应链系统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集中亮相,现场涌动的科技浪潮里,蕴含着首府独特的“创新味”“科技范”,生动展现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迸发的蓬勃生机。

  沿袭多年的养殖、加工模式因科技赋能脱胎换骨,蕴含市场活力的新产品、新业态“润物细无声”地与消费趋势相结合,生动彰显“科技兴乳”“创新驱动”的实践伟力。

  从规划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到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的政策措施,产业脉络被疏通、创新基因被激活,传统优势产业积淀的发展动能涌动着全新力量,融汇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壮阔实践。

  放眼青城,“从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中描绘出恢弘画卷,不断塑造并丰富着“中国乳都”的现代内涵。

  全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智慧牧场成“新标杆”,奶牛单产、生鲜乳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字工厂”普及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同步飞跃;“乳业+文旅”“乳业+大健康”融合发展,产业赋能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了10多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20多位海外专家、1000多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产业链上下协同共进——

  “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深入推广,成功培育出6个饲草新品种,并转化了多个乡土草新品种,形成了“青贮玉米+苜蓿草+饲用燕麦”的三元供给模式,优质饲草料自主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包装配套、物流运输、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起来,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坚实底座……

  集群效应、品牌价值、辐射带动力不断彰显——

  以乳业为核心,肉羊、生猪、马铃薯、杂粮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将“绿色、有机、纯天然”区域品牌内涵创造性融入产品标准,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以强大的产业向心力、就业吸附力,有力带动农牧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创新创造的洪流,澎湃着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浪潮,正一往无前地奔向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更好担负起新的产业使命

  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要勇担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世界级乳业产业集群”,新时代新征程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凝聚广泛共识,为呼和浩特现代化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夯实经济基础。

  2025新年开局,伊利集团位于新西兰的乳铁蛋白工厂全新升级投产,后续金领冠不仅会继续依托行业前沿技术工艺推动婴配粉品质迭代升级,还将依托在乳铁蛋白科研及产业应用领域的重要突破,为中国母婴营养研究及成果转化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围绕千亿级乳业,百亿级玉米、肉类,十亿级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7条产业链,近三年来首府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完成投资348亿元。项目的落地生根,更激励呼和浩特市向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今天,产业兴市的理念已深入骨髓,融入城市发展的精神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我们立转型升级的志气、硬科技创新的骨气、长迈向高端的底气,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集中精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每一批原奶的质量,区块链技术让产品信息透明可溯;工业互联网赋能生产线,实现柔性定制与高效生产的统一……在呼和浩特,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产业动能借助创新杠杆不断释放,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强劲推力。有行业观察者指出,以呼和浩特为代表的中国乳业,正在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模式,提升其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话语权。

  2024年,在海南消博会上,来自呼和浩特的各类高端乳制品、有机杂粮、精深加工肉制品,以其过硬的品质和创新的理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洽谈。

  展会期间,众多呼和浩特企业负责人亲自推介,并一致表态,“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接国际标准,深化产业合作,让更多‘敕勒川味道’香飘世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香飘世界”,展现出呼和浩特市立足全国、放眼全球的胸襟格局,诠释了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观。

  实践证明,开放合作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所系和动力之源。唯有坚定不移地优化环境、拥抱市场、互学互鉴,让资本、技术、人才在开放合作的生态中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才能持续激发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不断进步、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

  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呼和浩特必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化产业链融合、强化区域协同、扩大开放合作,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迈进,让更多“敕勒川味道”香飘世界,让“中国乳都”的金字招牌闪耀国际舞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更加磅礴的首府力量!

  记者手记

  草木生金链 乳都启新篇

  走进呼和浩特的田野与车间,能触摸到一条产业链的脉搏。从种植的饲草,到智能化工厂里出品的牛奶,这里的产业故事,既有泥土的厚重,也有科技的锐度。

  “链”上发力,是新篇,亦是深耕。过去谈乳业,多停留在“一杯奶”;如今再看,已是“一棵草”到“一杯奶”“一块酪”的系统工程。伊利、蒙牛不懈努力,牵引着育种、养殖、加工、包装、物流整条产业链协同起舞。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链式耦合发展带来的不只是规模的增长,更是生态的成型。这其中,中小企业如繁星点亮青城,专精特新成为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铆钉。

  更动人的是这片土地的发展自觉。不论是干部口中的链式思维,还是企业笃行的开放合作,都透着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毕竟,首府有着自己的使命——不只做大产业,更要做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呼和浩特用一棵草、一头牛、一杯奶写就的不仅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日记,更是一份“中国乳都”的经验宝典——产业链稳,则发展根基牢;创新力强,则转型步伐健。“敕勒川味道”香飘世界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