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以“资助奖励+金融支持+标杆培育”组合拳 激活专利转化运用新动能
“惠及企业100余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41.79亿元,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6992件,推动乳业、储能等产业专利转化率提升2%以上……”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创新推出“资助奖励+金融支持+标杆培育”组合拳,不断优化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生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加强政策激励
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先后推动出台《呼和浩特市促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呼和浩特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助力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任务清单》《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形成“顶层设计+落地细则”的完整政策体系,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制度支撑,帮助首府创新主体的专利技术产业落地。今年以来,全市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2.9%,累计转化专利219件。1案例入选全国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成为全国20个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案例之一。
优化金融服务 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
实施多元化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质押融资问题。一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连续5年举办知识产权政银企对接会、座谈会、培训会,深入沙尔沁、和林新区、金山高新区等园区服务企业510余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平台,畅通对接渠道。二是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依托“异地受理+网上预审+异地发证+集中归档”的全流程数字化办理模式,实现商标申请网上受理,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零跑腿、零成本、零延误”的商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推动商标价值快速“变现”。2023-2025年上半年,全市专利质押159笔、商标质押331笔,质押金额达19.00亿元,惠及企业150家。
深化产学研协同 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推广“政府主导+科研院所牵头+高校企业协同”的新型研发模式,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构建“技术研发—专利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与高效益运用,助力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已获批建设2家国家级乳业、草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6家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覆盖乳业、草业、沙棘、物联网、新型储能产业等领域。31家企业入选全国专利产业化样板库。
创新转化对接路径,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利转化对接活动,联合内蒙古大学、蒙科聚平台、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举办“智汇未来·专利赋能”专利转化路演、专利开放许可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并通过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发布高校有效发明专利600余件。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公告专利开放许可声明20件。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持续立足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围绕助力科技“突围”工程,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供需对接,让更多高价值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培养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