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市场助力创新驱动 上市公司要做高质量发展头雁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资本市场依旧是关注的重点。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要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的上市公司,须通过提质增效在促进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头雁”。
十四五规划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共识,也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的重要抓手。2020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出整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中国证监会更是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部署,明确了具体安排和实施路径。
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包括一些被‘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我们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有不少行业投入巨大,周期长,见效慢。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把加大研发投入做大做强主业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打造核心竞争力,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关键节点,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效促进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年设立的科创板,有力诠释了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科创板创立一年多来,为一大批科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资金,企业运行更加规范,更多的拥有“硬科技”的科创型企业能够不拘泥于短期的效益,能够立足长远,有更多的力量来进行科技攻关。一批上市公司在芯片、工业软件、种源等被“卡脖子”的短板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攻坚,且目前已在一些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在一些行业中有望弯道超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可以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充当生力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对于4000多家上市公司来说,通过产品、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向战略新兴产业进行转移;通过在供给质量、市场创新上积极革新,确立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力国内市场,既能够实现自身发展,又能有效引领消费增长,同时在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起到领头作用。
在发力国内市场的同时,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通过国际国内市场“两栖作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打破发展“天花板”,能够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者,在全球展示我国自主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我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践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征程中,上市公司将乘势而上,提质增效,致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信贷社融增量超预期 货币投放将有保有压2021年03月11日 07:5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中国人民银行3月10日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专家表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新增信贷双双高于预期,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同步回升,折射出旺盛的融资需求,蕴含积极经济信号。展望未来,信贷投放将更加凸显“有保有压”的结构性特征,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支持。
M2增速较快回升
数据显示,2月末,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
“M2增速较快回升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支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一是信贷投放高于预期,二是非银存款明显增多提高存款规模,三是财政资金投放增多。
新增信贷方面,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期限继续向中长期倾斜,这在验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企业融资需求强劲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信贷政策的精准导向,即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唐建伟预计,随着经济稳步向好,企业经营活动持续改善,信贷需求将持续旺盛。由于房地产调控趋紧,特别是对住房按揭的调控加码,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有可能出现缩量。
货币调控加强结构性调节
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92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唐建伟称,促使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信贷超出预期,2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多增6211亿元;其次是表外融资中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月增加640亿元,同比多增4601亿元。债券净融资规模下降则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构成拖累。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306亿元,同比减少258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17亿元,同比减少807亿元。
王青认为,今年货币投放将更加凸显“有保有压”的结构性特征,“保”的重点是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监管层可能会推出新的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这些领域集中。“压”主要指向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在融资成本方面,除了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还有小幅下降空间外,今年银行整体贷款利率可能呈现低位小幅上行,特别是涉房贷款利率将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阶段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将逐渐回归至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同时,货币调控还需对海外通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等潜在不确定因素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