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筑牢绿色基底 崛起产业北翼

 

 

筑牢绿色基底 崛起产业北翼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9-10   |   访问次数: 32    
字体:
〖背景色:

  秋日的敕勒川,天朗气清,草色映阶;大青山前坡,层林初染,生机盎然。9月9日,呼和浩特市北部产业带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与会者的足迹,从敕勒川草原的生态画卷延伸至科技城的智能展厅,从乳业产业园的智能车间穿梭至跨境商品体验店,从现代农业温室迈向铂钯精炼厂的精密流水线……每一步探访,都在印证:呼和浩特北部,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勾勒出一幅“绿”“新”交融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闭环,到“生态优先、产业升级”的双翼协同;从规避同质化竞争的差异化探索,到锚定“绿色动能标杆带、科技创新引领带、新质生产力示范带、文旅康养融合样板带”的战略定位,呼和浩特北部产业带的发展脉络始终清晰。2024年北部产业带工业总产值完成586.94亿元。

  这场会议,既是对北部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的一次“期中考”,更是一次“定向赛”。它不仅复盘“做了什么”,更聚焦“缺什么”“向哪去”,为这片承载着战略使命的区域,校准了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当带着敕勒川草原青草香的秋风,吹到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北辰校区的教室里,吹进伊家好奶酪有限责任公司5G高品质乳深加工创新智造服务示范基地项目的生产车间,吹进金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铂钯精炼厂项目,人们清晰地感知到,北部产业带绝非城市发展的“配角”,而是肩负着保障首府乳业核心竞争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审视发展路,北部产业带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坚定。其发展不求一时之快,但求长久之稳、质效之优。这条以“科技赋能、资源升级、算力引领、生态重构”为核心的产业带,正奔走在特色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路径上,为首府经济行稳致远提供着坚实支撑。

  它的“稳”,稳在基本盘的坚实可靠。作为“中国乳都”的核心区,乳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6亿元,这里集聚了全球领先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和配套产业集群,产业链完整度、技术装备水平、品牌影响力全球瞩目。乳业的“稳”,不仅稳住了北部产业带的经济基本盘,更稳住了“中国乳都”在全球乳业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它的“新”,新在动能的悄然转换。在北部产业带,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深度融合。乳业研发填补了国内原制奶酪生产领域的空白,解决乳凝块、D90粉、乳铁蛋白等乳原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实现进口原料国产化;智慧赋能,现代化农业温室全部采用传感器与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可实现温、光、水、气、肥全流程数据化精准管理,还能将作物产量提高到传统种植方式的6至8倍……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而是北部产业带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推动首府创新能力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它的“绿”,绿在发展的底色与未来。绿色发展是北部产业带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涵养着发展的“生态底气”;大青山前坡百万亩生态林带,构筑起产业的“绿色屏障”;伊利集团从“零碳工厂”到全球样本,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跨境电商仓库采用可降解包装,循环化改造让“生产过程绿色化”成为常态。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抽象理念,而是“草原披绿、产业增值”的生动实践。

  当然,前行之路从非坦途。会议也清醒指出,北部产业带仍面临“产业偏科”的挑战:乳业主导地位稳固但“一业独大”的风险需警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尚处“幼苗期”,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仍需提升,区域品牌的辨识度还需强化。这些“短板”,既是发展的“痛点”,更是潜力的“增长点”。

  如何突围?会议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坚定不移巩固提升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全球优势地位,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抢抓“双碳”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要强化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从产业一线的火热实践,到会议现场的深入思考,北部产业带的发展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指引下,北部产业带必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务实的举措,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构筑强劲的“北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写下独具特色的答卷。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